近年,央行不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,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协调,丰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。
《报告》第三部分宏观审慎管理部分内容显示,2018年四季度的央行金融机构评级覆盖了437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,包括24家大型银行、4355家中小机构(含3990家中小银行和365家非银行机构)。其中,在4355家中小机构中,评级结果为1~3级的370家,占比8.5%;4~7级的3398家,占比78%;8~10级的586家,D级的1家,占比13.5%,主要集中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。
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,中小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.25%,贷款损失减值准备1.74万亿元,较上季末增加24.4%;超过99.2%的中小银行流动性比例高于监管要求,中小银行流动性水平充足。
5月24日,央行、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公告称,决定自当日起对包商银行实行接管,接管期限一年。
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,下一步,将持续关注中小银行流动性状况,加强市场监测,不断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政策支持,推动中小银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,提高风险防控水平,实现中小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实际上,应理性看待当前部分中小银行的风险状况。该负责人认为,一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总体上有所放缓,加之国际经济形势日趋复杂,导致经济中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。商业银行对宏观经济的变化较为敏感,尤其中小银行自身体量较小、风险管理能力偏弱,因此受到的冲击较为明显。
相关阅读推荐: